“乡村振兴看基层,青春奉献正当时”,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近日,数字创意现代产业学院“乡兴领航先锋队”团队前往安徽省宿州市泗县长沟镇朱彭村,以“弘扬传统文化 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见证乡村蝶变、农业生产转型升级。学院党委副书记邵正香随行参加了本次实践活动。
村党总支书刘广银接待了团队一行并对泗县长沟镇朱彭村近些年创新性发展进行了详细介绍,随后,邵正香对安徽三联学院的基本概况、传统文化剪纸艺术和党建品牌“剪约文化 纸引‘味’来”进行了相关介绍。
蔬菜大棚“种”出好日子
在村委书记等领导的带领下,团队一行人来到了长沟镇朱彭村农业大棚种植基地。农业大棚产业是长沟镇乡村振兴的一大亮点,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朱彭村积极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发展高效、环保的农业大棚产业。利用现代科技,实现了自动化卷帘与半自动化采摘,大大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另一方面,建造农业大棚所需要的技术吸引了广大大学生返乡,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与技术,同时又提供了工作岗位,为当地村名增加了收入。在朱彭村,农业大棚产业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乡村振兴模式。
--山核桃园“结”出幸福果
实践团队一行人来到了朱彭村的山核桃林。山核桃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作为村集体承包项目,从种植、养护和采摘到加工等方面,为村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村集体收入再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中,保障了村里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
--纺织厂“织”出美画卷
实践团队来到了朱彭村的纺织厂。进入纺织厂,团队一行人看到工人们在井然有序地工作,机器也在不停地运作,就像朱彭村的乡村振兴工作一样在一刻不停地向前推进。
--草场“富”收入
实践团队走进草场—朱彭村秸秆收储中心。秸秆收储中心的建设有利于解决秸秆的储放问题,减少环境污染,同时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草场的建设为村集体带来了收入,而这些集体收入都用来建设朱彭村的基础设施。朱彭村对秸秆的集中储放和销售,实现“变废为宝”。
--泗州戏“唱”出美好生活
实践团队来到了泗县文化广场,领略非遗文化--泗州戏的独特魅力,其又称拉魂腔,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是安徽四大剧种之一。泗州戏以其优美的唱腔、动听的旋律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在淮河两岸大江南北广受欢迎。2006年5月,泗州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泗县文化沃土上的一朵艺术奇葩。其铿锵有力的唱调,动人心魄的唱词;唱出了朱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唱出了朱彭村村民对“乡村振兴”的信心,感受到了民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本次暑期“三下乡”活动是一次富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推动了农村的发展。团队成员将牢记初心使命,努力学习,持续关注乡村发展,关心民生福祉,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撰稿:摄影:数字创意现代产业学院)